撰稿:王婷、高蓉蓉、吴志荣 核稿:高峰老师
2024年4月23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第三十八期学术活动在我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读书活动由硕士研究生王婷、高蓉蓉和吴志荣三位同学作报告分享,他们研读的内容是毛泽东选集《新民主主义论》。领读结束后,刘志武老师对三位同学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第一位导读人是王婷同学,她围绕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几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论述。首先,她阐述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其次,她重点介绍了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五方面:(一)中国向何处去(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三)中国的历史特点(四)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七)驳资产阶级专政(八)驳“左”倾空谈主义(九)驳顽固派(十)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十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十二)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十四)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十五)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次,她指出了《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意义,主要在于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最后,她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依靠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随后,高蓉蓉同学在前一位同学导读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论》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补充说明,她总结了该著作蕴含的三个基本思想:科学论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有利驳斥了关于中国革命的错误思想。最后高蓉蓉同学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强调其历史意义并且进一步阐释了《新民主主义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启示。
最后,吴志荣同学的分享从一个介绍新民主主义论的简短视频开始,接着围绕视频中归纳框架进行拓展和补充。她详细地说明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并且从理论上、历史作用上对本篇文章的意义做了概述。最后,她着重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就像领航旧中国的灯塔,为当时缺乏方向感的中国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无论是关于革命对象、革命目标的揭示,还是分两步走的战略,都是后来经历了实践与时间的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我们按照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建立了新中国,使得中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真正实现了多阶级联合的民主共和国,进而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风雨百年的历程中,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每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总少不了中国青年的身影。新民主主义时期,破旧立新,救国救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兴国安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解放思想,立志富国;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拓创新,复兴强国,正是一代代青年人的热血理想,共同谱写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之歌。作为新时代好青年,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导读结束后,刘志武老师对三位同学的分享做出了点评,充分肯定了三位同学的分享成果,同时也指出了每位同学的不足之处。他强调《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在毛泽东思想史上重要的作用,并且建议在座的同学们要反复研读,深入体会。此外,刘志武老师为同学们研读文章提出建设性建议,即研读文章一定要注重了解其写作背景。最后刘老师指出《新民主主义论》的论述角度并且建议同学们学习这种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