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属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03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陕西省一流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现有教育部研究平台3个,省级学术研究平台4个。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重点等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或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较深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胜任本专业相关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研究生具体做到:
1.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勤奋治学,遵纪守法,端正品行,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2.全面而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其产生、发展规律和中国化的历程;有较丰富的文献知识、经典阅读能力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有良好的写作技能和较强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有关外文资料。
3.具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新发展和新动向;能够提出科研课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状况。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及幸福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代化研究。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等。
(2)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及幸福思想研究。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与现代社会转型代价,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社会幸福思想等。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与社会、当代社会发展与治理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与理论建设,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与经验等。
(2)中共党史人物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中共党史人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等。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形成的发展进程,及其在近现代中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
(4)延安时期民族与宗教的社会治理研究。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宗教论述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与宗教治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等。
3.思想政治教育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延安红色文化育人方式方法和体系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相关重要论述等。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现当代中外主要社会思潮发展研究,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等。
(2)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等。
(3)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
(4)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主要研究人格教育学,青年心理发展,青年文化素质等。
(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规律与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等。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年近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经济社会史、对外关系史、陕甘宁边区史、中共延安时期的历史等。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经验研究。主要围绕近现代中国国情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揭示规律,总结经验。
(2)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和政党关系国际关系等所反映出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3)中国近现代重大社会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消长,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各种社会团体尤其是政治力量的演化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文化思潮起伏跌宕等交织在一起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5.党的建设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具体政策、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主要包括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研究、政治建设研究、组织建设研究等。
(2)党的建设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主要包括延安时期党的廉洁自律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研究、党的民族政策研究、党的领导人物研究等。
(3)党的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研究、党的领导研究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习 | 科研活动环节 | 学术活动环节 |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 体育教育环节 | 美育教育环节 | 劳动教育环节 |
≥33 | ≥27 | 1 | 1 | 1 | 1 | 1 | 1 |
六、课程设置
本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和实践课六类。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方向课为必修课。学位公共课英语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公共课政治考试成绩7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学位基础课、学位方向课、专业选修课、成绩7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补修课是为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所开设的2-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补修课不记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公共课 (8学分) | 1071911 | 英语1 | 36 | 2 | 1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1071912 | 英语2 | 36 | 2 | 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1071913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071914 |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 | 18 | 1 | 1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719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础课 (7学分) | 030500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03050002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03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04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18 | 1 | 1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专业必修课 (6学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141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代化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03050142 | 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及幸福思想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143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36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 36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362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363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选读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61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562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 36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563 |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3050661 |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热点问题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662 | 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与演变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663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党的建设 | 03050701 | 中国现代政党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705 |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703 | 习近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选修课(6学分) | 03050005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0305000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07 | 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08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09 | 西方幸福论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0 |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1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2 | 延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3 |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4 |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5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6 |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7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8 | 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19 |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0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1 |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2 | 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和前沿问题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3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4 | 中共延安十三年史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5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6 | 延安精神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7 |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29 | 史学概论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0 | 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1 | 党的建设经典著作选读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2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4 |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5 |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7 |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8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39 |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40 | 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041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论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71915 | 批判性思维阅读与写作 | 18 | 1 | 2 | 考查 | 政管学院 |
补修本科课程 | 03050090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36 | 2 | 1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03050091 | 中国近现代史 | 36 | 2 | 1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实践课 (3学分) | 1071917 | 科研活动 | 18 | 1 | 1-5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1071918 | 学术活动 | 18 | 1 | 1-5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实践活动 | 18 | 1 | 1-5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美劳教育 (3学分) |
| 体育教育环节 | 18 | 1 | 1-6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美育教育环节 | 18 | 1 | 1-6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劳动教育环节 | 18 | 1 | 1-6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说明:课程编号共八位数字,前四位为一级学科代码,后四位为本学科的课程顺序号。授予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的学科可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开设《批判性思维阅读与写作》课程;全校公选课,选课人数50人以上方可开课;不开设的课程应删除。
七、必修环节
按照《延安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延大发[2022]5号)等的要求,研究生应进行科研、学术及实践活动,考核合格后获得3个学分。
1.科研活动(1学分)
研究生必须完成1项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具体形式可为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古籍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报告、社会调研等,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要求,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完成以下学术活动,由院系活动组织者或导师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
(1)应至少参加10次由学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活动。
(2)应至少参加1次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论坛并提交论文或做学术报告。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4)应撰写1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研究生在高水平国际国内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者可直接获得学术活动的学分。
3.实践活动(1学分)
研究生应参加实践活动,由导师或院系研究生管理人员负责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
(2)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等。
(3)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
4.体育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学院定期组织的体育活动,活动每月至少2次,由学院活动组织者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5.美育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学校、学院组织的有关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各种相关的活动,活动每学期至少2次,由活动组织者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6.劳动教育(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由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劳动,每学期至少2次,由活动组织者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
八、学位论文环节
1.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完成。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出综合评定意见。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研究生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各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中期考核做出具体规定,设计详细的考核方案和实施办法。
2.开题报告及答辩
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完成。开题答辩通过后至少一年,硕士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培养单位应对本学科学位点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的基本要求及进行开题报告的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
3.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除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以外,各培养单位应结合本学科学位点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术性、创新性、完整性、应用性、逻辑结构、写作规范等)和评价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还应对论文阶段的进度考核或预答辩做出具体规定。
(1)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通过开题报告后,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选题要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论文字数不得少于2.5万字。其选题与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延安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学位论文基本要求,遵照《延安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2)基本程序
硕士生在第四学期初开始酝酿论文选题,中期提出选题意向,导师同意后,确定题目。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写出论文写作提纲。经导师指导修改后,在第五学期开始写作,并于期末基本完成论文写作。第六学期初修改论文,经导师同意定稿后,送研究生院进行论文检测及评审,4月底前完成论文预答辩,5月底以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3)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应在培养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及《延安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延大发[2022]4号)》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法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