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年招生宣传

2023年06月25日 14:57

一、专业名片展示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学制;四年

专业代码;030503 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设立时间;1977年 所在学院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实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学院介绍

1.学院发展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当时学校设立的社会科学研究室即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历史源点。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占显著地位。1943年至1944年,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延安大学。其中行政学院代替社会科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载体。1958年,恢复重建的延安大学有设有马列教研室;1977年,在马列教研室基础上建立政治教育系;1986年,独立组建马列部;1999年,更名社会科学教研部(简称社科部);2005年,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简称思政部);2008年,学校党委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陕西省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学院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重点马院对口支援共建马院(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2022年,学院入选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院拥有建筑面积为3320㎡的独立楼宇。并且设立了红色文献阅览室、学科思政实训室、5G思政VR实验室、党建活动室、成果展示室等。

2.学院布局及发展

(1)学校党政高度重视,集中资源重点建设,高起点布局学院发展我校党委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组织领导,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把我院规划作为一个独立的子规划,制定和实施了《延安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我校严格贯彻中办国办的要求,推行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和单独评审的倾斜政策;每位思政课教师按月发放专项津贴。学校定期召开马院建设专题会议,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思政课堂讲课、听课、评课。

(2)高标准配强领导班子,我院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学校领导兼任学院党委书记,学院领导班子8人,属于全校最多干部配置。我院在管理上形成了党政联席会议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同管理的高效机制。当前,我院以打造“学科特区”为龙头,以“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和“博士授权点建设工程”为牵引,组织开展各项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冲击博士授权点的首选学科。

(3)高质量提供条件保障,我院拥有独立的教学办公大楼,设立了红色文献阅览室、思政实训室、VR实验室等,每个教研室都有独立的活动室,所有的教授、副教授每人1间工作室。我院办学经费充足。学校每年按照生均40元标准划拨专项经费;学科及各项经费年均投入300余万元。

3.学院优势

(1)区位优势。我校位于革命圣地延安,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弘扬者和践行者。厚重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成为我院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由此形成了“立足红色圣土,守护精神家园”的院训和坚持“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为科教兴国培育英才”的价值定位。

(2)平台优势。我院聚合了七个高层次研究平台:包括3个教育部基地,4个省级基地,涉及多个维度。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属于全国八大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还有2个是省委宣传部基地、2个是省教工委教育厅基地,这为我院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3)红色文献资料优势:我院红色文化资料室藏有《红色档案》等图书三万余册;藏有大量《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及《解放日报》影印版。2016年来,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建成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共计9000余万字,完全实现了全文检索。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吴德刚,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以及省委宣传部、教工委、教育厅等多位领导参观了这一数字平台,并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三、专业概况

1.专业介绍

学院设立“一系一部”,即“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系”拥有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研室两个教研室。1977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延安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经过45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深厚的专业基础。2021年本专业获批为“陕西省一流专业”:2022年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学院在校学生544人,其中本科生为334人,研究生为210人。学生主持和参与项目60多人次,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在C刊、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学院先后获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巾帼标兵岗”“延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向着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迈进。

2.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定位是: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用人单位标准、培养方案要求以及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多样化的理论课程以及多层次的实践环节重点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培养全过程中渗透延安精神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陕北,面向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心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教育情怀,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学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

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验,我院特设立“玉章英才”实验班每年在从全校文科各专业遴选30名左右学生组建而成。 旨在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能胜任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工作并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学术型人才。

  1. 培养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培养以一体两翼的形式为基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中心,以用人单位标准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为两翼,拓宽学生的素质能力需求,从而完善专业素质对应模块化的培养体系,衍生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以及玉章英才实验班的学业导师制对待实践培养方面,采取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校内外教学竞赛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社会国家需要的人才。

    4.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62人,其中教授18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5人,博导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85%以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指导委员会原委员1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1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师德标兵2人,陕西省“巾帼标兵”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文英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2人。学院现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颇具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5.培养特色

近年来,在学校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体,以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为两翼,构建并实践的“一体两翼”延安精神育人体系,成效良好。

一是改革素质教育模式,系统实施延安精神教育教学。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和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依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中心、红色文艺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组建延安精神育人研究和教学团队,挖掘红色文化基因,探索延安精神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创造性地设计并实施“一体两翼”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的素质教育实施效果。

二是构建延安精神课程体系,践行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念。学校将延安精神教育有效地融入到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计上将延安精神凝炼为8个专题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领会延安精神的精髓。同时,学校构建了延安精神课程体系。

三是强化第二课堂,构筑延安精神实践育人教学平台。学校构建了延安精神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打造了一系列的延安精神教育品牌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深化人格品质。

四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延安精神教学新方法。我院以延安精神教育为切入点探索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课堂展演、课后自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探索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新方式。延安大学在延安精神系列课程中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先后多次深入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艺旧址等地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延安大学在《红色经典大讲堂》课程中加入课堂展演的授课方式,通过学生们自编、自演、自导等艺术实践环节,亲身感受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同时,学院注重在特色课程中通过“引读、引听、引看、引思”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程与延安精神特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探索通识课程的全新授课模式。

5.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伦理学、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与技能,延安精神概论等。

6.育人成效

(1)毕业去向:升学、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中级学校为主。

(2)考研情况:近几年,学生考研热情高涨,学生考研率比较高,今年毕业生37人,参加考试的近30人,上线的有近20人,最终录取的有11人。

(3)考公务员情况: 我校是全省八个(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延安大学)指定招录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院校之一,我校共有四个学院可以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其中之一。截止目前,我院学生经过学校筛选后参加省上招考的录取率为100%。

(4)红色文化育人示范

①我院教师通过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泽东干部学院累计培训全国各级各类学员 20 多万人次。

②课题研究数量质量实现新突破我院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延安精神研究全国高地“延安时期未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四、科研情况

我院聚合了七个高层次研究平台: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二是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建设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三是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四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成立的“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五是“延安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六是“延安精神研究与传播”属于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七是“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模式研究基地”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5项、教育部重大或一般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学术出版机构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200篇,权威期刊近30篇。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

各位考生及家长朋友们,延安大学从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秉承“立足红色圣土,守护精神家园”的院训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而努力奋斗!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