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刘粒彬 肖柏杨 王叶萌 核稿:郭忠義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2025年寒假,又是一年“返家乡”社会实践进行时。我院学子们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在“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情怀的号召下,积极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家乡的沃土,以实际的行动践行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内核、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华章。
思政24-1杨浩琪

参与“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这个假期最有意义且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立足社区,我协助组织春节文艺汇演,从节目策划到现场布置,每一步都身体力行。面对物资筹备的难题,我和伙伴们四处奔走协调;当节目时间发生冲突时,我与各组织负责人耐心沟通调整。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琐碎与不易。但看到居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一切辛苦都烟消云散。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与组织能力,更让我明白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未来,我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思政24-1 勾云喆

在这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真切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不易。我原以为老师批改作业不过是一项机械的工作,亲身体验后才明白,每一个红勾,每一处批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这让我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的敬意。同时这也让我站在新的角度审视了自己的学习,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忽略的种种细节,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严谨认真。这次的经历是一次难忘的成长之旅,它不仅让我理解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反思了自身的学习,更促进了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行。
思政22-2 宋秋露、刘阳、陈春花、颜淑妙

法律入民心,实践显担当。2025年寒假期间,我们在公学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通过在社区广场设置咨询点,向社区居民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借助法律知识手册,耐心同居民讲解邻里纠纷、财产继承、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常见法律问题。同时,我们利用社区公告栏张贴法律宣传海报,图文并茂地呈现法律要点,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本次实践锻炼了我们沟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
思政22-1 范思宇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虽然天气寒冷,但看到旅客们顺利踏上归途,我的心中满是温暖。我意识到,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更在于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次活动让我走出校园,真正融入社会,让我明白,无论力量多么微小,只要用心付出,就能传递温暖,也能收获成长。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家乡的土地,用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思政22-2刘莉

在“智慧阅读 志愿同行”实践活动中,我通过策划活动、协调社区资源,深入感受到阅读推广的多元价值。针对青少年,我以兴趣为导向组织分享会,激发其表达欲;面对亲子阅读参与难题,我调整时间并沟通引导,推动家长重视陪伴。这段经历让我领悟到,志愿服务需兼具温度与策略:既要敏锐洞察需求(如老年群体需大字书、青少年需互动形式),也要灵活解决问题(如协调时间、优化形式)。阅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跨越代际的情感纽带。未来,我将继续以志愿行动架起“人”与“书”的桥梁,用耐心与创新力践行阅读普惠,让更多人因书而遇、因阅读共鸣。
24马理论郭楷越

此次主持《声来不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主持不仅是舞台的“纽带”,更需以同理心托起每个参与者的光芒。面对突发状况(如小演员带伤演出),我半跪配合完成表演的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服务是放下姿态,以行动呼应他人需求。作为“马学子”,“学马”是夯实理论,“行马”则是将“人民至上”融入细节——从控场节奏到临场应变,从语言表达到身体姿态,皆需以尊重与关怀为底色。这场活动既是专业能力的锤炼,更是信仰的践行:唯有将他人幸福置于心间,才能让志愿精神在服务家乡的实践中生根发芽。未来,我将继续以谦卑之心传递温暖,在“小舞台”书写“大情怀”。
在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扎根基层乡镇和社区街道,进一步扎实本领、提升觉悟。未来,马院学子们将继续以高度的热情和过硬的专业能力,通过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