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贾湘 核稿:赵海龙
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凝聚青年奋进力量,3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为主题,于学院312会议室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学院副院长刘建华、党委副书记赵海龙、党委组织员苗玉园及12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在一段充满温情的暖场视频中拉开序幕。镜头记录下少数民族学子在校园学习、实践、生活的点滴瞬间,伴随着少数民族经典音乐旋律,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青春画卷。赵海龙老师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深情寄语少数民族学子:“既要夯实理论根基,做知行合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要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用青春热情浇灌民族共荣之花。”其话语中蕴含的殷切期望,引发在场学子强烈共鸣。

在座谈交流环节,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学生代表既展现民族特色与传统风俗,又结合在校成长经历畅谈学业收获与成长体悟,更聚焦现实关切,围绕“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实践平台搭建”等具体问题展开探讨。苗玉园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就问题作出回应,强调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坚守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探索创新路径,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民族团结进步的当代价值。

座谈会尾声,刘建华老师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此次会议的研讨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他援引陕北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传统,指出“和而不同”的文化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强调新时代青年要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促进文化互鉴,寄语学子“既要做文化传统的守护者,更要当文明交融的践行者”。会后,学院老师们向在场少数民族学生逐一赠送带有民族特色的专属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本次座谈会通过影像展示、文化分享、师生对话等形式,既强化了民族团结教育,又搭建起民族文化交流平台。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持续深化民族学生培养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教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