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胡宇青 王丹 关梦琦 何椿 核稿:张彬
2024年11月13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第四十八期学术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读书会分别围绕《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行研讨和热议。2024级硕士研究生胡宇青、王丹、关梦琦三位同学作报告分享,刘建华老师和高峰老师分别对同学们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指导。

本次读书会首位分享人胡宇青同学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进行了阅读分享。首先,她介绍了著作的写作背景,指出了写作这部著作的目的不仅是把自红军创立以来的战略战术做一个总结,也是为了辅助纠正政治路线。其次,对第一章即如何研究战争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明确战争、革命战争、中国革命战争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的原句,总结提炼观点,明确重点战略意识与学习意识,通过举例,联系日常实际,把观点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同学们认识到本章的独特价值及毛泽东的智慧所在。最后,胡宇青同学指出了阅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后的观点启示,强调要持续学习,通过原理去剖析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

随后,第二位分享人王丹同学对《反对本本主义》进行了阅读分享。首先,她先介绍了这篇失而复得的著作是如何重现于世的。其次,从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她介绍到《反对本本主义》是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党内“唯共产国际论”以及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三个基本点,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重温《反对本本主义》,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最后,王丹同学分享了阅读感悟,我们要弘扬实事求是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发扬独立自主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活动中,应深入实际,了解群众关切和需求,要有自主意识,敢于质疑权威观点,勇于开拓创新。

关梦琦同学从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主要内容、作品影响、现实意义五个方面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行了解读。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1月5日,当时红四军内部弥漫着悲观的情绪,许多革命者怀疑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于是,毛主席写下了这篇文章,旨在激励党和红军中的同志,扫除悲观情绪,提升革命热情和胜利的信心,帮助林彪同志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毛主席还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意义、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正确判断了当时的中国形势。这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科学地分析了时局,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了夸大革命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准确预言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快要到来。文章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所表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后,刘建华老师和高峰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刘建华老师指出了读书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改进方向和优化方法,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读书会真正办成一个标准的学术交流会,让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高峰老师以亲身经验向大家分享了读原著的方法:按段读,逐字逐句读,慢办法才是快办法,并指导同学们要将读、写、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思悟践,将知识学活学透。望同学们牢记两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实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