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水浩田、曹琛、高瑜 核稿:高峰老师
2024年5月29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第三十九期学术活动在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读书活动作报告分享的是23级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水浩田、曹琛、高瑜三位同学,他们研读的内容是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三位同学的领读结束后,22级硕士研究生李雄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和建议。

第一位导读人是水浩田同学,他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等几方面展开系统阐述,并将本文与《新民主主义论》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他从三个方面讲解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写作背景,分别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共合作面临危机;国统区个人主义,一党专政盛行;中国革命面临理论困惑。其次,着重阐述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中国社会性质为立足点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并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彻底完成的责任。紧接着,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论》两篇文章进行了比较阅读,介绍了了两篇文章之间的关联并指出两篇文章在内容和侧重点方面的不同。最后,介绍了这篇文章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水浩田同学指出,本文具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双重理论价值,以及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以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现实启示。

高瑜同学从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与现实意义展开介绍。首先阐明了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38年9月29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开幕,此次会议此次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在抗日战争前期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本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就包含其中。其次,她总结性的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加上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主义相结合使当时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第二部分毛泽东通过分析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最后,她通过阅读此篇文章聚焦到当下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面临历史任务,总结反思出中国共产党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担负起坚决奋斗的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开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局面。

曹琛同学在前两位同学的基础上,着重讲解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及现实启示。首先,她指出本文写作目的是培养党的骨干,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她结合当下实际,分享了本篇文章的现实启示: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正是有了对中国社会性质这一最大国情的准确判断和科学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保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当下社会,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

最后,李雄同学结合三位同学的分享,谈了谈自己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理解,并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补充说明。同时,李雄同学提出了三点阅读经典文献的方法与大家共勉。第一,阅读毛选要将同时期前后相连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能够对文章写作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第二,阅读文本要了解清楚其写作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实际进行阅读探讨文本的理论价值。第三,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只涉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意义等部分,要深入到原文内容的解读,更有效果。最后,李雄同学认为读书会对同学们阅读经典有积极的意义,希望可以一直举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