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十六期

2024年04月13日 16:46

撰稿:拓蕴琦  何怡林  王姣   核稿:高峰

2024年4月9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第三十六期学术活动在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读书活动由硕士研究生拓蕴琦、何怡林、王姣三位同学作报告分享,研读的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刘建华老师、谭亮亮老师对三位同学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理论指导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读书会的第一位导读人是拓蕴琦同学,她详实地介绍了该著作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恩格斯的写作意图,并从三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首先她介绍了《起源》一书的重要内容,先是通过对史前史的考证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再以不同的氏族为个案分析得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灭亡趋势,也由此最终得出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这一历史规律。其次她重点介绍了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观点,对朱炳元、罗月婵和梁罡等学者关于“两种生产”的研究进行了解读,并深入分析了该理论中蕴涵的妇女解放思想和恩格斯的国家理论等。最后她阐述了本书的当代价值,指出文中所体现的家庭观对当代家庭婚姻伦理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及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随后,何怡林同学在前一位同学解读的基础之上,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理论进行了补充说明,本书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于两种生产理论、家庭的起源和演变、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家从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本质特征,阐述了恩格斯关于国家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而消亡的客观规律的观点。最后,她从《起源》中看待两性不平等的视角进一步分享了当代妇女摆脱压迫,实现自身解放的四个条件,阐明了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提升女性地位的最根本条件。

王姣同学对写作背景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补充。首先,她介绍了《起源》一书的历史背景。从理论方面来看,撰写《起源》是为了通过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原始社会史,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唯物史观。从实践方面来看,撰写《起源》是为了批驳资产阶级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问题上散布的谬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推动国际工人运动深入发展。随后,她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该著作的当代价值:第一,第一次基本建立起原始社会史的科学体系;第二,第一次系统阐述人类社会发展一般经历的几种生产方式;第三,第一次结合历史资料系统、科学的阐述了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四,揭示了奴隶制、封建制发展过程的一些重要规律;第五,进一步改造了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学说的面貌;第六,树立了正确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光辉榜样。

导读环节结束后,谭亮亮老师对本次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三位同学的分享成果,并对同学们以后阅读书籍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他强调,同学们需要注重学习并掌握《起源》这本书所应用的研究方法,掌握好研究方法,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大有助益。

刘建华老师对三位同学的分享做出了点评。他再次强调了从阅读中寻找逻辑思维和写作方法的重要性,并通过举例说明了作为研究者我们不但要研究史料,也要对史料进行反思。最后他指出三位同学的不足之处,即不能忽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