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毛梦新 刘思阳 核稿:高峰老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十一期于2024年1月8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毛梦新同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刘思阳同学,研读的篇目是毛泽东选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梦新同学主要从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价值、启示四个部分进行解读。在开讲前,她以三分钟的视频片段作为导读,引出所讲内容。之后开始写作背景的讲解。这篇报告作于1935年12月27日(瓦窑堡会议之后),当年发生了红军长征和冀东事变两件大事。红军长征召开了遵义会议,只解决了当时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对于其他问题,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不满足于侵占东北地区,而是要进一步向中国本部进攻,企图把全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因此发动了“冀东事变”。在这样的危机关头,中国各阶级各派别面临着一个问题:反抗还是投降?或者游移于二者之间?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
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主要分为“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共和国、国际援助”四方面。她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讲解,依次向大家阐述说明。
第三部分是意义及价值。这篇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范例,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问题的理论,还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其他重要文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部分是启示。她将这篇报告与所学内容相联系,指出我们要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及时调整策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要分清主次矛盾,从而更好地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刘思阳同学,主要是从文章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感悟、启发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的。第一部分是这篇报告的时代背景。这篇报告是毛泽东于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这一次政治局会议批评了党内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首次提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第二部分是文章内容,结合原文把内容进行的简要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意义与感悟。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精辟地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对民族资产阶级既团结又斗争的基本政策,批判过去的关门主义政策。全面论述和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刘思阳同学还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一是要坚定巩固和壮大自己的核心力量。二是要善于根据形势改变策略。第四个部分是启发与思考。一是要在变化中分析主要矛盾的变化,二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要关门主义。
两位同学的分享结束后,惠小峰老师首先对两位同学的PPT做了点评,她指出,PPT的制作要简洁明了、图片要与当下时代背景相结合,还要注意一些史实的正确与否。
之后她给大家分享了几点:首先要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其次要读好书,并指出读书要与历史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可以画时间轴,或看地图去读;最后,她引用毛泽东同志说的“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作为结尾,勉励大家,希望我们能只争朝夕、顽强奋斗、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