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郭伟伟、刘洋河 核稿:高峰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二十七期于2023年12月5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郭伟伟同学,研读的篇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党的建设方向的刘洋河同学,研读的篇目是《红旗》杂志创刊文《介绍一个合作社》。

郭伟伟同学主要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进行解读。
《导言》蕴含着马克思提出的新的世界观的萌芽,特别是其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导言》中,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人”为核心,把人的解放作为最终目标,批判了宗教、德国政治和德国国家哲学、法哲学等,探讨了如何实现社会及全人类的解放。文章第一部分(1-7段)是对宗教的批判,揭露了虚幻的彼岸性;第二部分(8-27段)指出德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错误,阐明德国哲学发展应与现实相结合;第三部分(28-48)段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将人的解放的达成系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导言》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深刻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人的解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坚定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刘洋河同学导读的是《红旗》杂志创刊文《介绍一个合作社》。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所写,刘洋河同学主要从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推荐的河南省应举合作社入手,分析了当时农业合作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并以新时期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本文还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乡村和农民个体的推动作用,并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对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等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新路径,并总结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三大方面的做法,为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
导读结束崔海亮老师,刘飞轮老师对两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崔老师指出,一定要联系的去读原著,多读多思考。刘老师指出五个读书要点,鼓励大家认真思考,立足实践,求证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