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二十四期

2023年11月04日 17:26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二十四期于2023年10月31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王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的李珺两位同学,研读的篇目是《论十大关系》。

  李珺同学导读的是毛泽东文集的《论十大关系》,主要从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价值以及自己的思考启示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研读。《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十大关系,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方针政策、如何向外国学习等问题。提出这十大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一定要处理好这些矛盾,以便“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篇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的文献讨论了新中国各领域“十对关系” 的具体表现和处理原则。它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了探索。在新时代这一纲领性的文献中包含的人民情怀、改革理念、开放胸怀,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方法,仍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方法与智慧。

导读结束后,马慧芳老师对李珺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首先指出作为研究生,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文献著作,其次在阅读时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同时应联系其他相关文章一起阅读,最后要有自己的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现实价值。

  王露同学导读的是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中的《论十大关系》,主要从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国内背景与国际背景、内容概述以及读后感悟三个方面进行分享。1956年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重要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开始思考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总结苏联教训和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要走自己的建设道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十对关系,在进行论述时毛泽东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思想,提出要调动一切直接的间接的、党内党外的以及国内国外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论十大关系》不仅为新中国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和发展理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我们党的发展理念的理论起点与思想来源。

导读结束后,马慧芳老师对王露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肯定了王露同学对于《论十大关系》背景以及现实意义的解读,并且马慧芳老师从当时历史条件以及现在时代背景两个方面对《论十大关系》进行阐释,指出读文献不仅要读其内容,更要读历史背景,对于文献的历史背景要格外关注,将文献放在历史背景下去解读,不仅要读文献本身也要读其历史背景下的其他文献,不可孤立的看文献。同时马慧芳老师指出同学们应该多阅读文献,勤于思考,为未来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