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敏 李会青 核稿:高峰老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二十三期于2023年10月24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王敏、李会青两位同学,研读的篇目分别是《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

王敏同学导读的是毛泽东选集中的《论持久战》,主要是从毛主席发表论持久战的背景、形成过程、内容精要、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撰写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懈可击的正确性,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论持久战》中的战略经验也启示在新时代,需要始终以持久战的勇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从大局着眼,力戒一蹴而就的速胜心理,也要从大势着眼,增强必胜的信心与斗志。保持战略耐心,持久作战,久久为功,是我们从《论持久战》中必须汲取和牢记的重要战略经验。
导读结束后,刘朝阁老师对王敏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指出要带着问题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多了解目前学术界对文献的研究。同时要注重随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联系新时代去思考其现实意义。

李会青同学导读的是《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历史转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典文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结合”的最初成果。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建国以来建设经验以及正确认识苏联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走自己的建设道路所要解决的十大矛盾问题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基本方案,不仅对当时新中国成立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历史背景、内容梗概、启发思考三大方面进行讲述,毛泽东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通过对新中国三年经济恢复期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综合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解决的十大矛盾问题,即十大关系。最终提出这十大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一定要处理好这些矛盾,以便“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所分析的十大关系,或者说十个问题,前四大关系主要是从经济基础范畴角度去阐述,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后六大关系主要是从上层建筑范畴角度去阐述,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各方面调动积极因素。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论十大关系》对于独立自主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导读结束后,谭老师对李会青同学的分享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点评,指出读文章有自己的思考这一点值得肯定,并从不同专业方向对《论十大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让同学们更加明确研读经典著作的角度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