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武慧茹 徐燕子 董宇航 核稿:袁芳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二十期于2023年6月1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12会议室举行。本期导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武慧茹、徐燕子、董宇航三位同学,研读的篇目分别是《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武慧茹同学导读的是《实践论》,她主要从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和当代启示四个方面作了解读。《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这篇文章是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需要、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需要和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需要而作的。全文共二十六自然段,从层次上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1~5自然段,全面地论证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第二部分是6~24自然段,阐述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辩证过程;第三部分是25~26自然段,总括全文,概括出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实践论》自诞生以来,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的观点贯穿于整个伟大事业当中。《实践论》在今天仍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导读结束后,刘志武老师对武慧茹同学的导读作了总结点评,他首先肯定了选文是非常有意义的,肯定了武慧茹同学在导读内容上安排的合理性,丰富性。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著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夯实基础,深化学习。

徐燕子同学导读的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她主要从文本写作背景、文本主要内容和围绕文本的发散思考三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通过阅读,将文章主要内容总结如下:一是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二是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三是重点讨论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四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五是运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政策,六是目标是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要的理论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毛泽东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导读结束后,崔海亮老师对徐燕子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肯定徐燕子同学从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同时也对同学们在阅读经典文献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思考文章写作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二是阅读文献时一定要和其他相关著作结合起来一起阅读,这样我们可以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三是经典文献对于当时社会以及当今社会有何影响,四是思考文献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以及启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董宇航同学导读的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光辉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董宇航的分享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一是《讲话》的历史背景,二是《讲话》的主要内容,三是《讲话》的重要影响。四是《讲话》与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五是《讲话》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导读结束后,邹腊敏老师对董宇航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在研究过程中要深度发掘相关史料,学会查找文献,利用回忆录、年谱、文集等文献资料还原真实历史,可进一步挖掘和《讲话》相关的人物的思想研究,如党的领导人和参与座谈会的文艺工作者,从他们出发来进一步梳理《讲话》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同时将其置于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列宁文艺思想中以综合视野来进行研究,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