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第十九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活动成功举行

2023年05月30日 00:50

撰稿:赵李丹 赵茂红 程楠楠 核稿:袁芳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十九期于2023年5月25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12会议室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赵李丹、赵茂红、程楠楠三位同学,研读的篇目分别是《矛盾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青年运动方向》。

赵李丹同学导读的是《矛盾论》,她主要从写作背景、文章主要内容及其解读、历史作用和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的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有一个引言、六个部分和一个结论。引言说明研究事物的矛盾法则的重要性以及不得不涉及的广泛问题。其次,分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最后有一个结论。《矛盾论》对于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哲学、用哲学”一贯是我党一个优良传统。在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研读毛泽东同志“两论”为参照点,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是题中应有之义。总之,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导读结束后,刘志武老师对赵李丹同学的导读作了总结点评,指出赵李丹同学从写作背景、文章主要内容及其解读、历史作用和当代启示四个方面解读了《矛盾论》,肯定了赵李丹同学在解读内容上安排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紧密联系马恩列哲学著作和论述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赵茂红同学主要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进行解读。《导言》蕴含着马克思提出的新的世界观的萌芽,特别是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导言》中,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人”为核心,把人的解放作为最终目标,批判了宗教、德国政治和德国国家哲学、法哲学等,探讨了如何实现社会及全人类的解放。文章第一部分(1-7段)是对宗教的批判,揭露了虚幻的彼岸性;第二部分(8-27段)指出德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错误,阐明德国哲学发展应与现实相结合;第三部分(28-48段)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将“人类解放”的达成系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导言》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读结束后,刘飞轮老师对赵茂红的分享进行点评,认为《导言》里面用了很多隐喻,借用了神话故事和典故,在增强文章的阅读难度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极强的思想性和批判性,值得更深入地学习。同时对同学们再次强调,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要回归当时的历史时代,理解著作的思想蕴含。

程楠楠同学从《青年运动方向》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现代启示四个方面进行研读。《青年运动的方向》在充分肯定青年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指明了青年运动的发展道路与方法路径。虽然时代各有不同,但青春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主题始终是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对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重温《青年运动的方向》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导读结束后,刘志武老师对程楠楠同学的分享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点评。他指出,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深化这方面的学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