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第十七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活动成功举行

2023年05月14日 23:13

撰稿:马哲 李可夫 沙姿妤 核稿:袁芳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十七期于2023年5月11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12会议室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马哲、李可夫、沙姿妤三位同学,研读的篇目分别是《反对本本主义》《战争和战略问题》《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马哲同学研读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于1930年5月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包含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提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问题,阐述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的问题。刘少奇同志曾经这样说过:“《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提得非常尖锐:调查研究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必须坚持的”。现在,注重调查研究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继续指导全党同志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导读结束后,臧爱绒老师进行了点评和补充。臧爱绒老师肯定了马哲同学的导读,就同学们如何阅读经典文献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同学们在阅读学习经典文献时既要横向阅读,又要纵向阅读,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勤思考多动笔,撰写心得体会,在平时寻找问题,为将来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李可夫同学着重从背景与内容两方面对《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展开了研读分享。《战争和战略问题》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文中,已经解决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问题。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志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因此对于党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的方针,也采取了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着克服党内这种右倾机会主义,而使全党更明确地了解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首要地位,并动员全党认真地从事这项工作,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又从中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方面着重地说明这个问题,同时说明我们的军事工作的发展和战略方针的具体变化的过程,从而取得了全党在领导思想上工作上的一致。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白了战略是什么。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把战争中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二是明白了为什么要做战略研究。我们研究战争和战略,就是在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问题,最终完成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问题。第三是明白了如何研究战略。即从研究对象的特点出发,寻找研究对象的内部规律。通过研究内部规律,找到事物发展的核心规律,并以此制定战略方针。

随后由黄磊、田旭阳、王圣祺三位同学对李可夫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黄磊、田旭阳、王圣祺三位同学一致认为李可夫同学的导读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同时对李可夫同学导读的框架、背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补充。

沙姿妤同学主要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献选择原因、历史背景、文本内容及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导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1945年4月20日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本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而中国革命道路与发展前途何去何从的关键历史机遇期提出的。共分七个部分,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时期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特别是与建党以来曾先后出现的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斗争的历史。这一《决议》的通过既成功解决了党的历史问题,也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全党思想的统一。同时,对于新时代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刻理解“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导读结束后,张秀丽老师对沙姿妤同学的导读作了总结点评。张老师认为学习经典文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典文献能够启迪当下,开创未来。同学们在阅读文献时,要注重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对比阅读,例如在阅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要结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两篇文献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