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第十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活动成功举行

2023年03月13日 19:36

撰稿人:武勇艳、李靖、刘慧   核稿人:袁芳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十期于2023年3月9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5G教室举行。本期导读的是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武勇艳同学、李靖同学、刘慧同学,研读的篇目分别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共产党宣言》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武勇艳同学导读的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她主要从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当代价值、相关文献研究五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的解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篇文章是由马克思1843年10月中旬-12月中旬所著,1844年2月发表在马克思和卢格在法国巴黎编辑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在文章中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宗教人本学的立场上,要求对宗教的世俗基础进行批判,紧接着展开对政治国家和哲学的批判,马克思论述了德国进行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德国的解放只有越过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从而开创所谓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胚芽,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导读结束后,冯东飞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和补充。冯东飞老师阐释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任何奴役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哲学的关系,最后强调对待文献的内容一定要仔细的研读。

图片李靖同学导读的是《共产党宣言》,她主要从历史背景、文本内容研读、历史地位以及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的解读。

图片《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4月24日,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全文总共分为楔子、正文以及一句结语。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再版和翻译成其他语言,文章增加了七个序言。正文主要分为四章,分别是资产者和共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导读结束后,段学慧老师对李靖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段学慧老师首先指出读经典著作要自己读明白,有重点、难点的去读;随后对文章的内容解读进行了补充,时代价值要结合《宣言》的内容来进行讲解;最后再次强调读原著要认真读,读完后必须搞清楚每部分的内容,可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刘慧同学导读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她主要从《讲话》的写作背景、《讲话》的主要内容、关于《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感悟、《讲话》蕴含的价值四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的解读。

图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马克思墓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马克思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 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来看, 当今世界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即人类仍然身处由马克思打开的历史时空中。早在 1883 年 3 月 17 日,恩格斯用英文发表对马克思逝世的悼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明了马克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为后人惋惜。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历史功绩、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基于《讲话》文本,从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指导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讲话》的重要意蕴,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马克思与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导读结束后,段学慧老师对刘慧同学的导读进行了点评。段学慧老师首先指出刘慧同学对于文章讲解的内容准备较为充分,然后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补充,最后告诫大家要多读经典原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