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 系列学术活动第五十一期

2024年12月15日 23:16

撰稿:黄文博 曹文瑾 张馨月 刘原伶 核稿:刘建华

2024年12月11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 系列学术活动迎来第五十一期,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读书会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雇佣劳动与资本》《哥达纲领批判》以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三部经典文献展开深入研讨。活动中,2024 级硕士研究生黄文博、曹文瑾、张馨月三位同学依次登台,就各自研读经典文献的心得与见解作了详细报告分享。刘建华老师和高延春老师全程聆听,并针对三位同学的报告内容,从理论剖析、逻辑架构、现实映照等多方面给予专业且细致的指导,助力同学们在学术探究之路上不断精进。

本次读书会黄文博同学对《雇佣劳动与资本》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分别是文章背景,原文解析,以及启示和感悟。首先,她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在当时的社会正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加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指出马克思写《雇佣劳动与资本》是当时社会的迫切需要。其次,她对文章内容细分为五个部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工资低决定性因素和调节工资的一般规律,资本的本质,资本的增长对工资的影响以及资本的增长对工人的影响。通过这五个部分的分享,让大家深刻了解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实质。再次,联系实际,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劳资关系做出启示,说出《雇佣劳动与资本》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延春老师首先肯定了黄文博同学的整体思路是清晰的,对于启示部分,总结提炼比较到位。但也指出了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语速过快。第二,对于文章背景部分赘述过多。第三,在对内容细节方面,一带而过,没有说清楚文章的内在逻辑。

第二位分享人曹文瑾同学对《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阅读分享。曹文瑾同学分别从历史背景、《哥达纲领批判》的概述、文献综述、马克思的批判内容以及总结与启示五个方面阐述了她对这一文章的见解。第一,背景方面介绍《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并指出其历史背景有以下三点:一是19世纪60年代,随着德国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各种工人团体和组织纷纷成立;二是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深受拉萨尔主义的影响;三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的重心从法国转向德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形势和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概述方面介绍了《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批判内容以及向我们补充了什么是拉萨尔主义。第三,她从三篇文献入手为我们展示了目前相关学者对于《哥达纲领批判》中所体现的分配正义问题的研究,并指明了三篇文献的异同点。第四,从马克思的批判原文出发,曹文瑾同学以自己通俗的话语为我们讲述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中前五句话的具体内涵。第五,她从分析问题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对待问题的党性原则、对于错误思潮的科学态度和以分配正义观诠释新时代中国的共同富裕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总结与启示,并向我们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研究的思考。

刘建华老师首先肯定了曹文瑾同学讲述框架的完整性,思路清晰,同时指出无论分析任何一篇原著文本,都需要有清晰且完整的逻辑结构。但是刘建华老师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部分知识性错误并给予了批评指正,最后他指出,分析文献的现代启示在研究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先从一个方面入手进行思考,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

第三位分享人张馨月,她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分别是写作背景、内容概述、文献解读和当代启示,通过对原著的认真研读,指出了英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状况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重点概括了《状况》一文中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现实意义和当代启示向大家展示了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最后从当代社会实际出发,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的启示。

刘建华老师首先肯定了张馨月同学的整体思路,并对之后的原著阅读做出了要求。在读书会之余,张志强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张馨月同学的分享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对当前学术界对该著作的研究现状也进行了综述,同时还能与新时代的情况相结合,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建议以此为基础,领会阅读原著的方法,进一步梳理学术界的研究进展,结合新时代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挖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基本理论和时代价值,找到合适的选题进一步开展研究,争取形成一篇文章。

刘建华老师最后对本次读书会做了总评,他告诉同学们应该认真读文献,做好文献综述,需要深入地谈一个问题对于我们的现实启示。并且,刘老师也鼓励同学们,日拱一卒,慢慢努力,将读书会落到实处。

本次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经过本次思想盛宴,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