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2018年09月07日 08:41

一、学科学位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该专业设有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经验研究、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重大社会问题研究3个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够对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基本问题、中国近现代民主与政党问题、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经验等某一领域的某些问题进行较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并居于该学术研究的前沿;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以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为背景,立足陕西,依托西北,面向全国,以研究近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经济社会史、对外关系史、陕甘宁边区史、中共延安时期的历史等为重要特色。在广泛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中阐明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本专业现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经验研究

2、中国近现代重大社会问题研究

3、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研究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三年,前两年进行课程学习,完成教学实践,通过考试或考查,获得本专业全部学分;第三年撰写学位论文,完成答辩。

五、培养方式

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培养原则,注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养成。

要将理论研究同解析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要在广泛了解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中阐明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研究,深入开展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研究,深刻人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增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技能,锤炼他们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是采取教师教学过程培养与社会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多渠道组织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高师生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是把发挥导师组的整体智慧和力量与发挥各个指导教师的能动作用及专业特长结合起来。导师组集体研究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审定论文工作计划等,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计划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搞好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

四是把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指导教师主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研究生学会选定研究课题和深入钻研问题。研究生以自学为主,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分析和判断的科学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学位课为必修课,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1、学位公共课

(1) 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第一外国语(1门)

2、学位基础课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4)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3、学位专业课

(1)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经验研究

A、新民主主义与毛泽东思想 B、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近现代重大社会问题研究

A、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B、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研究 C、中国近现代社会演变研究

(3)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研究

A、毛选与毛泽东思想 B、政党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研究

C、中国近现代史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

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个研究生均须参加。实践环节要求修满2学分,否则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其中:实践活动(一般为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8次以上(含8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作2次学术报告(含开题报告)。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主要承担大学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等。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各研究生导师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本院主管领导及研究生工作秘书应认真组织、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两三个等级,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七、学分要求

研究生应修满的学分总数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应修满28学分,实践环节要求修满2学分。

硕士生提前或推迟毕业,按《延安大学硕士生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执行。

详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八、课外阅读与科研计划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前的学术前沿问题,并在二级学科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应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该学科研究生需阅读本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书目及该学科权威期刊,打好专业基本功,了解学术前沿,相关考核和评价由导师组和导师负责。

我院于2012年11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论坛。论坛开展学术论文征集、名家讲坛、导师论坛、专题研讨会、学术沙龙、读书会等一系列活动。论坛推动了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活动氛围,增强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依照《延安大学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认定指导性期刊目录》相关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延安大学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科研论文(该论文原则上应在学报以上级别刊物发表)。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我院积极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

九、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考核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

十、开题报告

本专业研究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研究生在开题前应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按学校有关规定。研究生应在认真充分准备研究的基础上,于第四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须在本专业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如开题报告不通过,需重新修改后进行二次开题。

十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要有创新,要与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并能综合运用所修课程的知识。学位论文的论证要做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论题、论点、论据相一致,语言简洁,论述严密,例证清楚,材料得当,结论可靠,引文出处真实准确。不允许出现政治错误、概念错误和事实错误,论文字数不得少于2.5万字。

2、论文工作的基本程序

硕士研究生在第4学期初开始酝酿论文选题,中期提出选题意向,经与导师商议后确定论文题目,然后用4周时间撰写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选题目的、意义和创新,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思路、重点难点等。第15周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在学期末写出论文提纲,经导师修改后,于第4学期末正式开始研究与写作,第5学期基本完成论文写作,第6学期初修改论文,经导师同意定稿后正式打印。第6学期5月底或6月初完成论文答辩工作。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论文条例》规定的办法进行。

除此之外,为督促研究生按期完成论文,我院明确规定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的时间节点。为严格毕业论文答辩要求,我院要求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工作。

十二、毕业与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标准)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依照《延安大学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认定指导性期刊目录》相关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延安大学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科研论文(该论文原则上应在学报以上级别的专业刊物发表)。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我院积极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

十三、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

《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北京三联

《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思•韦伯,江苏人民出版社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美】艾凯,江苏人民出版社

《晏阳初传》,汪荣祖,岳麓书社

《毁灭的种子:蒋介石与蒋经国》,【美】易劳逸,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通史》傅乐成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杜君等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研究三部曲,《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李君如,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柳建辉等主编,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何云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政党史》,邱钱牧,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游洛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中国民主政治研究》),徐久刚等著,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丛书)杨德山苏海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传统与变革》,【美】费正清,赖肖尔,江苏人民出版社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美】任达,江苏人民出版社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美】萧公权,江苏人民出版社

《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黄宇和,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华民国史》第1编,第2编第1、2、5卷,第3编2、5、6卷,李新,中华书局

《五四运动史》,彭明,人民出版社

《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金冲及,北京三联

《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王永祥,人民出版社

《中国政治》,【美】杨森、沃马克、江苏人民出版社

《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黄树民,北京三联

《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美】易劳逸,中国青年出版社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张乐天,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朱德、邓小平等人物传记必须看。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文选(1-3卷),胡锦涛有关文章和讲话

期刊类:

1.中国社会科学 2.学术月刊 3.社会科学战线

4.求是学刊 5.求索 6.思想战线

7.学术界 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9.国外社会科学

10.高校理论战线 11.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3.马克思主义研究 14.毛泽东思想研究 15.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6中国近代史研究 17.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 中国现代史研究 20.中国青年研究 21.中国当代史研究

22.中国近代史(人大复印资料)23. 中国现代史 (人大复印资料)

24. 中国当代史(人大复印资料)

十四、质量保证体系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重点关注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结构的合理性、课程开设审查机制、课程教学管理、实践环节设置及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和配套资源保障等方面。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