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年10月26日 21:00

一、学院简介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属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团队),教育部评选的全国百个样板党支部。

学院现有教师67人,其中教授16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8人),省部级人才称号13人次,硕博学位占比88%以上。2022年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及西部项目4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2项、省级项目24项;近年来承担地区委托的专题研究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委托专项研究34项;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与采纳的资政报告14篇;2022年以来,完成省级重点攻关项目1项,省级其他教改项目3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

二、硕士点简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基础学科,现有专任导师8人,其中教授6人。该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与社会转型代价论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7个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现有专任导师7名、兼职导师1人,其中教授4人。设有毛泽东思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个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现有专任导师10人、兼职导师4人,其中教授7人。该专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势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养与思想政治教育6个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该专业设有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经验研究、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重大社会问题研究3个研究方向。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现有专任导师12人、兼职导师1人,其中教授6人。该专业设有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党的建设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党的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3个研究方向。

(二)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点简介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点,2014年开始正式招生。本方向现有12名导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兼职导师1人。本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重点研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研究生培养简况

我院现有在校研究生296人。主持或参与项目达113多人次,近五年来先后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经济纵横》等刊物发表论文达200余篇次,其中近20篇发表在高水平或高质量学术期刊,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刘越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消费的正义性探析》一文,在陕西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中喜获二等奖。2020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何卓珺,2021级李蓉蓉、王兴兰、赵亚瑞、袁淑娟,2022级张妮等人获“田家炳杯”全国教学技能大赛相关奖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博士的有30余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四、2026年我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学制与学费及奖助金

(一)招生专业目录

(二)参考书目

(三)学制与学费

(四)奖助金

1.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奖励20000元。

2.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6000元,有固定工资收入者除外。

3.学校设有学业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6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3000元,新生可申请学业奖学金。

4.学校设有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受聘者每月津贴一般不低于500元,最高不超1300元。

5.学校设有“秀英科创基金”奖学金,一等奖14000元,二等奖6000元,三等奖3000元。

6.学校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经费。

7.学校设有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五、联系方式

夏老师:0911-2650524;1560201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