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靳燕凌 核稿:张彬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将中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9月12日上午9时30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学院312会议室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的主题备课会。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马慧芳老师主持,学院高布权院长、张彬书记、亢鸽副院长以及全体教研室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课程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设计、抗战精神有效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进行了讨论。高布权院长指出,讲好抗战故事与抗战精神是每一位思政课老师的重要职责,“纲要”课教师更应结合课程性质,把抗战精神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弘扬抗战精神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仇恨,而是为了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张彬书记指出,弘扬抗战精神要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既要讲好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要讲清楚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郝琦教授回顾了自己讲授思政课的经历及“纲要课”的历史沿革,指出思政课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并分享了自己在抗日战争这一部分内容讲授中的经验与体会。
之后,冯菊香、刘建华、杨利文、亢鸽、贺彩艳、景靖、靳燕凌老师分别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对如何讲好抗日战争这一专题,更好地弘扬抗战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抗战精神包含了国家、民族、个人及信念四个层面,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广泛性等特点,只有挖掘典型案例,坚持史论结合,以史为证、以情感人,才能厚植学生的爱国情及强国梦。
会上,苏洁老师做了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是“游而不击”吗?》的示范课。通过课程观摩,老师们针对苏老师的授课内容、形式、课程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会议最后,教研室主任马慧芳老师在总结时强调,各位任课老师要深刻认识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重要意义,认真消化吸收本次备课会的成果,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纲要”课的鲜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下午2时30分,教研室成员又聆听了我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黄正林老师所作的题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形成》的学术报告。黄教授从中国共产党力主抵抗日本侵略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抗日救国方针的探索和形成、中国共产党开创华北抗日战场的新局面、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形成及发挥。黄正林教授的报告史料详实、论证充分,为教研室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使老师们对抗日战争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次集体备课会,老师们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管理等的交流讨论,并进行细致地课程打磨与学术报告的聆听,明确了抗战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的任务和方法,也为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推进“纲要”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