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张思雯 田梓涵 张艺巍 核稿:闫莉莉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助力乡村发展,7月13日,延安大学师范协会第二支队赴子长市玉家湾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课后服务、社会调研与参观学习三大主线,立足乡村实际需求与红色资源禀赋,通过课后学业帮扶、红色旧址调研、社会走访调查等多样化实践,在服务乡村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深化理论认知中,搭建起实践育人与乡村发展的桥梁,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教育提质注入青春力量。

一、队员助学,情暖童心播撒希望
7月14日,实践团队正式开展课后服务与一对一作业辅导活动。本次服务针对中小学阶段学生,提供全学科知识普及,内容涵盖美妙的文学经典、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趣的化学实验等;同时通过个性化指导,精准破解学生学业难点,助力其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此次活动为后续优化教育实践、深化服务筑牢根基,将持续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课间服务与文艺汇演筹备是同期的重点工作。课间时段,队员们组织孩子们开展羽毛球、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活动,帮助他们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实践团队还举办文艺汇演,师生共同专注打磨舞蹈动作、合练表演曲目,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节目。系列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与艺术素养,深化美育实践,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乡村焕发青春活力。

二、队员调研,田访民情感知民生
以革命精神为指引,实践队开展专项调研行动。队员们走进玉家湾村的田地,通过实地调研、与农户交流,沉浸式观察农业生产实况,聆听基层故事。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对农作物的生长态势有了基本的了解,还让他们感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内涵,也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得到具象传承。活动以红色传统教育为纽带,传承奋斗基因,为实践育人注入实干价值内涵。队员们在田间沉思、与土地交流,将红色精神化作服务基层的精神动力,推动育人实践向田间地头扎根。

聚焦乡村社会教育现状,实践团队展开进一步的基层调研。队员们通过家访,实证分析教育资源配置、留守学生学业支持的现状,并系统梳理乡村教育生态与人口结构的变迁。调研活动强化了队员的社会责任感,为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优化乡村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推动实践育人向政策研究纵深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三、队员学习,参观旧址传承精神
红色革命旧址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队员们走进玉家湾镇革命历史展馆、贺家湾将军故里、任家砭革命旧址及瓦窑堡革命旧址,通过文物实证考察、聆听讲解,沉浸式重温革命历史,了解烈士生平,深化党史认知,感悟初心使命与思政教育实效。通过此次观馆研学活动,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更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助力乡村教育,实践团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与延安精神内涵。团队通过集中研讨强化政治素养、筑牢思想根基,以精神指引教育实践,强化使命担当,助力提升乡村教育实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延安大学师范协会“红旗领航,知行合一”玉家湾村社会实践调研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课后服务、社会调研与思想学习主线,借教育帮扶传递知识温度,在红色旧址调研中追溯信仰之源,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洞察乡土实情。从文化浸润厚植青少年精神底色,到思政铸魂让延安精神火种扎根心间,每一步都践行着青春担当。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化实践,在服务乡村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时代新篇章,助力乡村实现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