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筑梦红都,启航新程——2025级硕博研究生入学教育之研究生管理制度与培养制度解读

2025年09月06日 11:17

撰稿:陈思敏   核稿:张彬

为帮助新入学的2025级硕博研究生明确培养目标、熟悉管理流程,9月4日下午3点,研究生入学教育第四课——“研究生管理制度与培养制度解读”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课程由刘建华老师主讲,深入解读《延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规定(2025修订)》与《延安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规定(2025修订)》两大核心文件,为新生搭建起“知培养、明方向”的清晰框架。

课上,刘老师围绕两大培养管理体系的核心差异与共性要求展开讲解。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老师重点强调其“理论前沿性”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需夯实理论基础,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含学位外语4学分、思想政治课3学分等),同时需完成科研活动、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各1学分,且自开题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12个月,以此保障学术研究的深度与规范性。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老师突出“职业实践性”特色:课程体系注重基础课与行业实践课结合,采用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等形式,且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侧重理论指导,校外导师聚焦实践环节)。专业实践需在固定基地开展,实践成果需通过可行性论证与答辩,确保研究生能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刘老师还针对两类体系的共性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说明:英语课程符合六级合格(5年内有效)、雅思6.5分(2年内有效)等条件可申请免修但不免考;中期考核需考察思想政治、学业进展等内容,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申请二次考核,两次不合格将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同时明确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如三年制硕士不超过5年)与淘汰机制,为新生划定“学业红线”与“努力方向”。

本次管理制度与培养制度解读,不仅让2025级硕博研究生全面掌握了管理流程与培养要求,更帮助大家结合自身规划明确了学术或实践方向。未来,同学们将以此为指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成长为兼具历史使命感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