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陈思敏 核稿:刘建华
为帮助2025级硕博研究生快速适应学术生活、明确发展方向、传承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9月3日至6日期间,围绕制度解读、校史学习、精神传承等核心主题,开展了系列入学教育活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心得分享等多种形式,为新生搭建起“知校情、明规则、强信念”的成长平台,助力其以昂扬姿态开启硕博生涯。
一、制度解读:明晰培养要求,筑牢学业根基
入学教育期间,学院聚焦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核心环节,开展多场制度解读讲座,为新生厘清学业边界与发展路径。
9月3日下午,刘建华副院长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主讲“研究生培养方案解读”讲座,针对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精准剖析方案细则。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培养以“夯实理论基础、培育学术人才”为目标,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核心课程,贯穿文献综述撰写、学术论文发表等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层层把关研究质量;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型硕士侧重“聚焦教育实践、打造思政教育骨干”,设置教育见习、实习及教学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推动理论学习与思政教育实际需求深度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则定位“追求学术卓越、引领学科发展”,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围绕学科前沿问题开展深度研究,参与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9月4日下午,刘院长继续以“研究生管理制度与培养制度解读”为主题开讲,深入解读《延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规定(2025修订)》与《延安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规定(2025修订)》。讲座明确学术学位研究生需满足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含学位外语4学分、思想政治课3学分),且学位论文撰写时间自开题答辩通过后不少于12个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专业实践需在固定基地开展并通过可行性论证与答辩。同时,两类研究生均需遵守共性要求:英语成绩符合六级合格(5年内有效)、雅思6.5分(2年内有效)等条件可申请免修不免考;中期考核涵盖思想政治、学业进展等内容,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申请二次考核,两次不合格将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学校还明确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如三年制硕士不超过5年)与淘汰机制,为新生划定学业红线。

9月6日上午,赵海龙副书记以“硕博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制度讲解与入学教育活动总结”为主题开展讲座,系统解读奖学金政策。学校奖学金涵盖多个层次,从学业成绩(综合考量课程平均绩点与专业排名)、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多维度评价学生;评选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学生申请、导师推荐、学院审核、学校评审等环节,且要求学生如实填写申请材料,严禁弄虚作假。此外,赵书记还为新生提出生涯规划建议,强调需制定明确学习计划、平衡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关系,并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压力。

二、校史与精神传承:厚植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为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学院同步开展校史学习与延安精神传承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新生成长血脉。
9月5日下午,惠小峰教授以“感悟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开展讲座,结合丰富历史资料与案例,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大维度解读延安精神。通过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先问方向再问吃饭”、八路军359旅开垦南泥湾等故事,生动诠释延安精神的实践力量;同时结合新时代要求,勉励马院学子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结合、秉持实事求是态度、厚植为民情怀、传承艰苦奋斗作风,争做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新时代学子。

9月6日上午,学院组织2025级硕博研究生参观校史馆,在这里,大家了解到学校的前身——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回顾了学校在战火中培养抗日干部、为革命事业输送人才的光辉历程。讲解员强调,校史馆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鼓励新生以校史为学习平台,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优良传统。此次参观让新生深刻理解“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内涵,激发传承红色血脉的责任感。

三、心得共鸣:凝聚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学院组织2025级硕博研究生观看九三阅兵仪式,引发新生强烈的思想共鸣。马理论25级博士生廖嘉豪、颉燕等表示,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红色基因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作为延安大学学子,将践行“立身为公、学以致用”校训,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术研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硕士生陈思敏、李莎莎等则谈到,阅兵让自己深刻体会和平来之不易,未来将以抗战精神为指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次系列入学教育活动,不仅让2025级硕博研究生全面掌握学校管理制度、培养要求与校史文化,更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术与人生方向。作为延安大学首届博士生与新一届硕士研究生,新生们将以此次入学教育为起点,传承延安精神、坚守学术底线、追求卓越发展,努力成长为兼具深厚学术底蕴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