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青春三下乡 |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太白县王家堎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5年08月19日 13:11

撰稿:白娇娇  核稿:张彬

当青春的足迹踏遍广袤的乡间田野,当求知的热情融入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一段“以青春之名、赴振兴之约”的征程正在盛夏蝉鸣声中如火如荼地展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理想与热忱,投身于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海龙老师、党委组织员苗玉园老师的带领下,赴宝鸡市太白县王家堎镇进行社会调研。他们走出课堂,奔赴乡村、社区、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秦岭深处的红色印记】

在巍峨秦岭的怀抱中,太白县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是红军浴血奋战的战场,是革命火种顽强燃烧的见证地。踏上太白这片热土,我们追寻先辈足迹,在第二十五军军部遗址聆听“军史布衣第一军”的传奇故事,在罗马湾战斗遗址学习革命先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通过触摸革命文物、聆听英烈故事,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利于我们新时代青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强化使命担当,激发奋斗之志;锤炼意志品格,锻造精神韧性,将忠诚于党、矢志报国的红色基因内化为精神内核。

【秦岭深处的绿意宝藏】

王家堎镇林特产业奏响生态富民曲。这里山峦叠嶂,绿浪翻涌,大自然不仅赋予其令人屏息的壮美风光,更慷慨地孕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经济宝库——蓬勃发展的林特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强劲的脉搏。

深入林下,人工仿野生种植的天麻、人参、等名贵中药材悄然生长,不仅是守护健康的珍贵资源,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秦岭百花精华被勤劳的蜜蜂采集,产出的土蜂蜜色泽澄澈、蜜香醇厚,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馈赠。春雨润泽,羊肚菌、木耳等野生菌破土而出;秋风送爽,板栗、核桃缀满枝头。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秦岭优质生态资源,王家堎镇打造了标准化林麝养殖基地。这些胆小机敏的生物以树叶、苔藓为食,在仿野生环境中繁育生长,产出的“天然麝香”被誉为“软黄金”,是名贵中药和高端香水的核心原料,市场价值极高。  

正是因为王家堎人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依托千亩林海这天然生态屏障,当地积极推广林药、林菌、林蜂等复合经营模式,让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产业的兴旺,更带动了加工、包装、运输、电商销售以及生态观光等链条延伸,为乡亲们在家门口铺就了广阔的就业与致富之路。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受益匪浅。社会实践如同给新时代大学生安装了一双“行走的翅膀”:带我们飞出狭小的书本世界,降落在沸腾的生活现场。在那里,知识褪去抽象外壳,生长出改变现实的力量,让我们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培养“扎根大地、仰望星空”的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如同时代赋予青年的“现实增强镜”:它照见中国大地的细微波澜,也映射出个体生命的无限可能。当青年脚踏泥土、躬身入局,那些在汗水中重新校准的价值观,在挑战中淬炼的真本领,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