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宋佳利 核稿:刘建华
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10月17日至18日,在洛川县永乡镇人民政府和甘泉县道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调研团队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甘泉县道镇开展《社会调查》课程实践活动。本次调研以“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路径研究”为主题,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实地考察与访谈。

17日上午,调研团队首站抵达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村”的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师生们深入果园,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实地了解当地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技术应用以及品牌建设情况。村民们热情分享了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历程,也表达了对品牌建设、科技支持和市场拓展的期待。通过实地调研,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小苹果”不仅是品种改良、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的完整产业链,更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

随后,团队分组前往洛川县冯家村和仡佬村,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访谈围绕村级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展开,重点探寻思想政治工作在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治理效能中的具体做法、成功经验及面临的挑战。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的成效,离不开坚强的村级组织作为“主心骨”,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家宝”,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才能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18日上午,团队转赴甘泉县道镇继续调研行程。近年来,道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促振兴,按照县委抓党建促振兴“四联四促”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契合发展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道镇人民政府,师生们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系统了解镇级层面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方面的整体规划、机制创新和典型经验,深刻认识到镇级层面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中的规划设计、资源统筹和机制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

下午,团队前往五里桥田园综合体与象鼻子湾香菇种植基地。团队成员沿着观光路线实地考察,沉浸式感受 “农业+旅游” 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细致探寻特色农业项目在激活乡村资源、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脉络。同时,师生们与香菇基地负责人刘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他系统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程与运营模式,展现了特色农业项目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具体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是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师生们不仅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加深了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机制的理解,更在实地走访中强化了宗旨意识,提升了研究能力。大家表示将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丰富思政课教学、服务地方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参考。学院将继续依托延安红色资源,深化校地合作,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