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 系列学术活动第五十七期

2025年04月15日 22:14

撰稿:张珂煜 邢田田 景馨月 刘原伶   核稿:刘建华

2025年4月2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 系列学术活动迎来第五十七期,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读书会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持久战》 以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部经典文献展开深入研讨。活动中,202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张珂煜、邢田田、景馨月三位同学依次登台,就各自研读经典文献的心得与见解作了详细报告分享。

第一位分享人张珂煜,她从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献综述、当代启示四个方面来解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

她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阐述了著作的创作背景,其次全面的讲述了著作主要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十二个问题,接着她梳理了关于这篇文章的文献综述,总结了三个角度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对《正处》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从哲学中国化角度对其文本内容的研究以及对《正处》中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这三个角度,并将每一个研究方向都给予了两个具体的论文进行精读。最后她整理了关于《正处》的三条当代启示,分别是:从“枫桥经验”看矛盾普遍性原理下的社会治理再认识、矛盾特殊性原理下的社会治理以及以“共享法庭”为例分析当代矛盾转化规律下的社会治理。

第二位分享人邢田田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进行阅读分享,主要从时代背景和主要观点、文献综述、现实启示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她指出了毛泽东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密切关注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背景下,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以及如何进行持久战。其次,她搜集整理了相关文献,分别从《论持久战》中所包含的军事思想、哲学思维方法以及当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最后,她结合当前的实际,指出《论持久战》不仅为分析抗日战争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同时也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三位分享人景馨月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进行阅读分享。首先,她从文献综述入手,指出《报告》自发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形成了诸多共识,但也存在一些研究不足。其次,她介绍了《报告》的写作背景,指出其诞生于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却遭到质疑的特殊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实地考察撰写了这部经典文章,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最后该同学指出,《报告》深刻揭示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革命的先锋力量,同时详细论述了农民运动的积极意义和革命的必要性;从历史意义来看,《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之作,为群众路线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对当代而言,《报告》启示我们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发扬革命精神,推动乡村振兴。

惠小峰老师进行了点评:汇报简洁明了,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很好地展现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核心价值和当代意义。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