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康金霞 康嘉馨 梁佳怡 余虹丽 核稿:夏爽
2025年9月12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系列学术活动第六十八期在我院一楼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活动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展开深度研读与交流,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康金霞、康嘉馨、梁佳怡、余虹丽四位同学分别就四部经典文献进行汇报分享。

第一位分享人康金霞对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进行了分析解读。她认为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批判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调查研究是转变作风的基础。如今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员干部需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沉到一线,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作风保障。

第二位分享人康嘉馨对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进行了解读。她回顾1956年毛泽东总结34个部委调研、提出十大关系的背景,逐条阐释经济、政治、民族、中外等十对重大关系的辩证处理原则,并结合当下解读“跟风”“崇洋”等片段,强调独立思考与批判学习。现场认为,报告把史论与现实贯通,彰显了《论十大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起点的持久生命力,激发了青年赓续实事求是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热情。最后,她号召青年汲取科学发展智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位分享人梁佳怡对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阅读分享。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于1949年6月30日所作,其历史背景是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内外的政权主张分歧较大,中国共产党需明确国家性质等问题,主要内容为阐述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各阶级有不同地位和作用,核心思想是维护民主与专政统一,维护人民利益,重要意义在于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新中国政权建立和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彰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第四位分享人余虹丽以“回到文本、回到历史、回到当下”为主线,带领大家重读毛泽东1944年名篇《为人民服务》。她逐句还原语境,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置于整风运动、大生产与敌后反攻的交汇点,阐释“人民”如何从政治伦理的绝对命令转化为可批评、可监督、可规范的具体主体,并连接数字时代网民监督、疫情生命至上等现实议题。最后余虹丽呼吁把“人民”落实为实验室受伤的同学、食堂被油烟呛的厨师、凌晨送外卖的小哥等具体的个体,让八十多年前的文章继续在日常生活里“活”着。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与方法的科学。本期读书会不仅是一次理论的重温,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再次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丰富知识和强大真理力量,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不竭源泉,让我们在经典的引领下,继续深化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共同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下期读书会,我们再会!